2018年3月27日星期二

热切盼望


转载自-问难十架路,预苦期第六周周二    

热切盼望 

22:15-16 “我很愿意在受害以先和你们吃这逾越节的筵席。
逾越节的晚餐是团契性的,有其特定的仪式、象征和意义。耶稣在逾越节晚
餐时设立新约。现今,我们基督徒逾越了神忿怒的审判,得以与神和好,
仪式和表征是饼与酒(也称为主的晚餐或圣餐)。逾越节与圣餐这两个不同
切相关的礼仪,荣耀同一位神-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

 一想到主耶稣盼望与我同享主的晚餐,我就会被触动。弟兄会的习惯是每周
举行圣餐一次。因此,每个主日当我看到圣餐桌,就真正感觉到主也在场,
急切盼望与我一起同享圣餐。我!一个罪人?我,总是两手空空、心神倦
怠地前来;我本应当来感恩与颂赞,却总是悔罪以求宽宥。如同比喻中的浪
子,我总惴惴不安地揣测着自己为什么要来,因为我实在不配称为儿子,甚
至比不上一个雇工或帮手!

但是每次我来,父神都在那儿迎见我。饼和酒的象征,让我重温两千年前,
在阁楼上,主耶稣设立圣餐的情形。当我坐在祂面前,圣灵让神的话在耳边
响起: "来,我所爱的孩子,欢迎回家。"

毋庸置疑,这是我个人的经历。大家肯定会有不同的观点,甚至反对意见。
我们可以将耶稣在逾越节桌前的期盼,换成对圣餐的期盼吗?我相信可以,
这样可以使其中的个人性因素更加突出。这也将关系性和团契性保持在基督
教信仰当有的核心位置。而且,所有技术层面的,有关氛围程序安排、人数
等等都应该靠边站;尽管这些都不错,但是不要让这些因素去定义、去主
导。

主耶稣被卖的那一日,祂与门徒们坐在桌旁,以欢庆的聚餐来守逾越节,而耶
也盼望这团契的时刻。门徒们走到了他们与主同行的终点。到耶路撒冷!
是耶稣从未动摇过的。现在,他们在耶路撒冷欢庆逾越节,所有的一切似
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主耶稣再次提及祂要面临的受难。祂将不再与他们一起吃饼,也不再一
起喝葡萄汁,直等神的国来到。祂的话再次令人困惑不解。很快, 夜晚的气
将变得沉重,一如约翰为我们记载的阁楼中的谈话。

现在,让我们再次停留在耶稣愿意与我们同享圣餐的期盼之情。那是多么深
切的渴望!作者用的那个字的原文意思是以热切的期望,我期望着。这更增
添我的惊诧,又让我谦卑,令我感动。

我们将迈向受难日。很快,我们与耶稣的同行也将进入尾声。以祷告之心,诚
切期盼这种沉浸在神话语(dwelling in the Word of God)的习惯,能够成为我们
与神的道同在(being with the Word of God)的习惯。此刻,请继续沉浸在祂的
话语和祂的同在之中。让新的一轮对话开始吧!

祷文
主耶稣,我很荣幸,实在倍受尊宠。这周将与祢同行到十字架,请让我以更
加专注的心和警醒的灵来尊崇祢。主啊,请说,仆人敬听。请引领我,并赐
我勇气来跟随!阿们。
==========================================================================


   回应:

22:19 -20 又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递给他们「这是我的身体
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後也照样拿起杯来
「这杯是用我血所立的新约是为你们流出来的。」

今日我们是以什么心态来领圣餐呢?当日的使徒是有福的一群人但却是懵懂
无知,因为他们的心还没有开窍。他们听不懂主将要被出卖、被害、受
死。没有一个人关心主和安慰祂,他们所关心的是往后谁为大!谁在他们中
间做首领,得享尊敬。

我们每一次守的圣餐,都是再一次的审判。因此,有些人会逃避来到主的
领受圣餐。每一次的圣餐都是再一次的赦免,因此会有人带着痛悔之心来
到桌前领受,为要得到赦罪、圣灵的膏抹与加力,然后带着感恩与喜乐的
心,再次的活出基督所召唤的生命。

多少时候,我们已经忘记了圣餐的意义和教导?我们的耳朵是在听着牧师在
述说着22:19 -20的经文。我们的心却被自我、自私所蒙蔽而无视于主耶稣
的教导。我们只是遵守着纪念主耶稣爱的牺牲与救赎,我们只求自己得到宽
恕与得到加力。我们仅仅是感恩与颂赞,我们却不愿意遵行主的教导。「这
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也应当如此行

    多少时候在我们领圣餐时,我们祈求主的赦免与饶恕,我们也同样的饶恕我
    们的弟兄呢?当我们觉得自己的自尊心被伤害时,我们不被人尊重时,我们
    的心有多么多的怨恨与苦毒呢?

    基督为谁牺牲呢?不也是为着祂的敌人和出卖祂的犹大吗?基督要求我们每
    逢领受圣餐之时,不但是为自己,也要为别人,不但为那曾经,也为现在伤
    害我们的人,效法祂的榜样,先从饶恕做起,再来谈舍命!使徒约翰很清楚
    的告诫我们  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
    命。」(约壹3:16

   基督破碎的身体是为我们能够得到医治,祂流的宝血是为我们的罪能够得到
   洗净,好叫我们与神和好。同样的,我们每当领圣餐时,不单单是叫我们得
   到与神和好。也同时叫我们受伤的心灵得到医治,叫我们彼此饶恕、彼此赦
   免和彼此和好。如果我们不能与弟兄和好,怎能叫我们与神和好呢?这样我
   们不是在领圣餐时吃喝自己的罪吗?

   主耶稣以宝血所立的新约是与神和好的约,这约也包括了与所有真正属神的
   孩子所立的,就是那爱神、爱弟兄、为弟兄舍命的神的孩子。

   祷告
   恩慈与平安的神,怜悯的父,诸般安慰的主,我为内心的罪恶在祢面前痛悔。
   我太容易恼怒,嫉妒与仇恨,又太多野心与骄傲,这样就使我与他们不能相
   处,多有仇恨的感觉。我时常生气使祢与人们不快。恒久忍耐的父啊,求祢
   赦免我的罪,使我再领受福分,就是祢赐给那使人和睦的人,得称为神的儿
   女。

   主啊,求祢赐我宽容的心与忍耐的态度,和蔼可爱,慈祥与欢悦的谈话,热
   切的态度,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得罪人,使我常与众人相合。阿们!






2018年3月24日星期六

你要什么?


转载自-问难十架路,预苦期第五周周六  

 你要什么? "

18:35-43 “我要能看见!”
你要我为你做什么?”这是耶稣问盲人乞丐巴底买的问题。巴底买的回答干脆利落: “主啊,我要能看见。他真的看见了,耶稣医治了他并称赞他的信心。

场景是我们熟悉的。耶稣和门徒将近耶利哥。巴底买是成群结队沿街乞讨的乞丐中的一员。不过是另一个卑微的失落灵魂而已,毫不起眼儿,也不值得注意。如果门徒们照走他们的路,他的情形将不会改变。然而巴底买的坚韧得到了回报。注意他的呼喊: "耶稣,大卫的子孙,可怜我吧!”称耶稣为大卫的子孙,等于承认耶稣就是弥赛亚,这正是耶稣赞许他的信心之所在。

今天我们要默想的问题是耶稣提出来的。问题-我们充满了问题,尤其是诸事不顺的时候。圣经中也一样充满了问题。今天的这个问题不是我们提出来的,而是耶稣,神的儿子。

问题探察人心。一个好的问题就好像照亮现场的一束明光,带我们聚焦重点;又如一个撬杠,将灵魂的隐秘掀开。

所以耶稣问巴底买想要什么。问这个问题简直是多此一举,但耶稣的问题却是一个测试。巴底买知道他想要什么吗?他知道,没有丝毫的犹疑,他要能看见。我们会说, “那当然是他想要的。

其实,却不尽然,我们并不是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让我们看看圣经中的另一个例子,也是个穷人,一个病了三十八年的人。这次,是耶稣主动靠近。耶稣问了相同的问题,而且更加直接: “你要痊愈吗?" (5:6)如果你只是病了三十八个小时,然后被问到这个问题,你的答案肯定像巴底买一样迅速而笃定。这个病了的瘫子却回答道: “先生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 ( 57)耶稣问了一个直接的问题,但这个人却没有给出一个直接的答案。相反,他关注的是外部的环境。诚然,他是在描述他的实际情形,可这个人一点也没有提及他想要的。三十八年是一段漫长的时日。我们不知道巴底买有多大岁数了。但是可以推测无论这个三十八年瘫子,还是巴底买都可能被疾病折磨了很长一段时间。一个从心底知道他想要什么,而另一个却被环境支配。

假如耶稣问你这个问题: "你想要我为你做什么?”你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呢?你知道你想要什么吗?你知道你为什么想要自己所想要的吗?你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吗?
问题--可以帮我们更了解自己,尤其当这个问题是耶稣亲自问时。祂正在问你吗?

临近结束,我们再次注意到那段祷告,就是现在被称为耶稣祷文的那段。我们看到了这祷告蒙垂听的又一例证。发出这个祷告的人,经历了神的慈悲而得以完全(见第二十九天)。你需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做这个祷告?亦或两者兼需?这又是个问题!

祷文
主耶稣, 请让我不胆怯,敢于面对祢提出的问题。因为它们替我指向属灵的完全。阿们。
==========================================================
回应:

巴底买和瘫子是我的写照吗?哪一个是代表着我呢?

巴底买不是在呼喊拿撒勒人耶稣,他是在呼喊着弥赛亚,他期盼与等待得着医治。瘫子的回答是等待着人的援助,或许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

耶稣知道巴底买和瘫子都要得到医治,但是他发的问题却很吊诡。祂为什么要测试巴底买?祂为什么不问瘫子,“你要我为你做什么?”这岂不是瘫子所需要的关怀和帮助吗? 耶稣好像是把问题给相反问错对象了,不是吗?

仔细的看下去,我们就发现到耶稣所关心的不是瘫子的肉体得到医治,而是他的灵魂会不会得到医治。(5:14) 耶稣对他说: “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

当毕士大里的池水在搅动时,瘫子屡次失去了许多的机会,他的心里已经逐渐的深埋了怨气,怪责和苦毒等的罪。他的罪须要被对付,他须要从罪的捆绑里得到释放。现在的瘫子,不只是需要肉体上得到医治,他比起巴底买更需要得到灵魂真正的医治,因为他的灵魂已经是伤痕累累了。

巴底买只需要眼睛得到医治,因为他的灵命是健康的。他以信心仰望弥赛亚的到来,所以他可以认出拿撒勒人耶稣而呼喊着弥赛亚,祈求得到怜悯与医治。

今天,我能够认出自己是巴底买还是瘫子吗?我听到主耶稣所发问的问题吗?是“你要我为你做什么?” 还是“你要痊愈吗?” 或者是我连这两个问题都听不到呢?让我们在神面前静一静,祈求圣灵的引领,再墨想一会然后作个祷告。

祷告:


慈爱全能的父上帝、满有恩慈怜悯的主耶稣、洁净与圣化我生命的保惠师。当我将心向你敞开、当我的灵向袮表白,我恳切的祈求袮赦免我一切向你承认的罪,让我从罪的枷锁中得到解脱,释放我的灵,让我谦卑的在袮的施恩宝座前领受怜悯。


谢谢袮的赦罪之恩,祈求圣灵以恩膏来膏抹我,除去我一切的怠惰,赐给我殷勤与活泼的心灵。让我在得到洁净之后,成为袮圣洁的器皿,合乎袮的使用,彰显父神袮的荣耀。阿门。



2018年3月22日星期四

践我所言、勿效我行。


转载自-问难十架路,预苦期第五周周三 

18:9-17 "自卑的,必升为高。 ......他们(门徒)就责备那些人。"
当耶稣越来越靠近耶路撒冷,神的国也随之向前推进《路加福音》下半部的叙述都与此相关。在此,大决战将要打响:神的掌权对抗撒但的统治。那是一场耶稣以自己的受难去贏得胜利,以祂的复活来完成定案的争战。富有少年官的故事,巴底买和撒该的故事都是神的国向前推进的明证。每一位都做出了他们不同的选择,并因此收获各自不同的结局,或悲哀或喜乐。

今天,只消用几分钟的时间,以读小说的浏览方式,我们就可以巡游一遍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整个过程,迅速知晓所有的事件。我们很难感受到,在胜利之前所必须面对的争战是何等沉痛与暴虐!

但是,当争战在我们自己心中展开的时候,我们就体会得到。这场争战需要用一生一世的时间去进行。耶稣基督实实在在已赢得争战并为胜利封印。然而,我们自我王国的堡垒还没有完全坍塌。在本星期的阅读中,请格外留意这点。君王耶稣要在不同的个体和群体中扩展祂的治理,尽管其中总有人会拒绝祂的掌权。

今天的阅读是一个比喻,不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当然你早已知道耶稣比喻的力量)。一个法利赛人和一个税吏上殿里去祷告。(还记得两个失丧儿子的比喻中提到的两组人吗? )故事简洁,观点明确,耶稣亲自告诉我们:“凡自高的,以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

通常,门徒总在耶稣身旁,不是听着,就是看着。紧随这个比喻之后,是一段小插曲-门徒责备有些人带小孩子到耶稣面前来。这是多么小的事件,如果你跳过这三节经文(15-17)而继续读到少年官的故事,也不会觉得少了一拍。

但是路加为什么要把这事包括进来?耳熟能详常会导致漫不经心。当耶稣开始讲这个比喻,门徒们是否会彼此相顾,会意说:“这个,我们以前听过了或者这不是那个法利赛人和税吏的老段子吗? ”他们很可能是出于爱护自己的老师,但他们转得也未必太快了--正听着痛悔的税吏的事,却来责备那些带孩子来的。他们到底有没有在听?主耶稣不是教导说,门徒中最伟大的就是那接待低微、谦卑者的吗?谦卑像小孩子的教导(9:48,见第13),渐渐遗忘了吗?现在,耶稣不得不再次介入其中,重新补上一课。

的确,若我们对耶稣的教导耳熟能详、习以为常我们的服事所彰显的,就总是自命不凡的模样,而非耶稣基督的样式。这难以觉察却足以致命。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行为抵消了我们自我标榜的忠心。换言之,我们的方式方法扼杀了我们宣讲的信息。宣告要归荣耀与神,可所有的言行举止却都指向自己。

问题在于你与耶稣同行多久了?你去教会已经多久了?你已经到过了、看过了,听过了所有的,是吗?古老的耶稣基督的故事和祂的爱已经变得老掉牙了吗?我们再来一轮:,已经承认神是你生命的主宰 ,神的国依然在你的生命中扩展吗?你的态度、言语和行动能证实祂的主权吗? 或者,你恪守规条,而活出和展现的却是相反?真正的战役确实是在我的心中展开。灵命塑造乃一生之久的争战,它还在继续吗?也许 ,它已变成被改装或被废弃的工场?你为什么还要跟随耶稣?

祷文:
亲爱的耶稣保守我远离愚蠢的高傲,让我不致于陷入无知。阿门。
=================================================
回应
犹太母亲们常常把儿女带到拉比那里,让拉比为孩子们祝福,因此这些母亲围著耶稣。然而,门徒却认为孩子不值得他们的主来花时间。但是,耶稣却欢迎他们,因为小孩子的那种信心和信靠正是人进入神的国所需要的。我们必须将孩子带到耶稣那里;我们自己也要以孩子般的心志接受和信靠的态度来到耶稣面前。

还记得太6:33 ,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的教导吗?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路17:21指出神的国是建立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生命里活出来,当我们的心里都以神为中心,神的国就在我们中间被建立。 我们的生命就必然是谦卑的,因为掌管我们生命的主权也已经是在神的手中。坐在我们生命的宝座上的已不是我们自己,乃是主耶稣基督。我们必须先建立神的国的生命,才能活出神的义。

然而,要做到每一天都活出神国的生命不是容易的。这须要我们每天的立志,一生的委身,每天的反省,一生的顺服。每天的与主同钉十架,一生的跟随主,唯有如此效法保罗的榜样,才能活出基督的生命。(加2:20

祷告:
全能恩慈永生的父神,求祢使我的身心成为圣洁的殿,先得洁净,好让圣灵居住。主啊,求祢逐出我里面一切世俗的情怀,一切贪婪的欲念,使心灵成为祷告与默想的所在,还有纯净的意念,热切的愿望,要得祢的喜悦。我要爱祢比一切世事更甚,继续以谦卑的心仰慕敬拜祢,我的生活存留都在於祢,因为祢温柔的慈怜,我赞美祢,我感谢祢,求祢成形在我里面,以袮的生命与荣耀的盼望促进我谦卑、温和、忍耐、知足与顺服,使我身心绝对依从祢圣洁的旨意。

父啊,求祢帮助我对祢有不变的爱如同袮向我有恒久坚定的爱一样,好叫我更有明切的心领受祢的爱,我要一生都荣耀袮的名,永远靠祢喜乐。阿们!


2018年3月18日星期日

爱之交响曲


转载自-问难十架路,预苦期第四周周五 

爱之交响曲的两乐章

15-18-20  我要起来,(我父亲那里)...... 他父亲就(从屋里)出来

这是个简单的比喻,却强有力地触及读者们的生活处境,对他们说话。尽管,主耶稣讲的这个故事有其明显而特定的历史背景(15:1.2) 但这个比喻仍然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允许读者们在里面,任其生发出许多个人性的默想。这也再次证明神的话语有再创造的力量。卢紋 云(Henri Nouwen)指出,在归家之先必先有离家:小儿子离开家任意 放荡、浪费资财;大儿子离开家去田里照管父亲的工作。小儿子醒悟过 来开始归家;大儿子劳作完毕亦每日回家。如此,在故事中便有了两个动作:离开与归回:就好像爱之交响曲的两个乐章,不过第一乐章是以归家开始。

当浪子离家还甚远,父亲看见就跑去迎接他。当大儿子生气时,父亲 出去劝他。两个不同的儿子,因不同的原因回家或拒绝回家。不管怎样, 总是父亲每次出来迎向他们,这出来迎接与出来劝导,便是爱之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那么,这交响曲的主旋律是什么?是归家吗?亦或是欢迎?乍一看, 似乎是浪子的归家。但这样的话,主动权便在罪人一方,他必须率先起 步,迈开归家的第一步。这岂是圣经描述给我们的真实图画吗?

在伊甸园中隐藏起来的是亚当和夏娃。神才是那位发问者, "你在哪里? ”人类堕落后,在神与人的第一次对话中,神是那一位前来找寻 因此,最主要的乐章是神主动前来找寻,其最有力的证据便是道成肉身。在我们还是罪人、无意归回之时,神差遣祂的儿子来到我们当中(5:8)。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

如此,这交响曲的主旋律便是出来欢迎。是神出来迎接我们,尽管我 们这些浪子和长子们还在归家的路上。神,我们的父,一路前来寻找祂这些刚愎自用、不可理喻的儿女们。现在已成为神的儿女的我们,是否依然会离家与归家呢?我想是的。那是一种生活的节拍,能够标识出我们是神 的儿女。而且更美好的是,无论何时归家,我们都确信天父将在那里欢迎我们。

主日,那个敬拜的日子、安息的日子,我们说去神家的日子,不就是 归家吗?同领主的饼与杯,不就是归家后的欢庆吗?如果是这样,爱之交 响曲便在每个主日响起。每个主日便是归家。我们出去进入世界,每人在天父葡萄园的一角耕耘;之后,我们在每个主日归家,安息、欢欣、在父神那迎接的拥抱中被更新。难道我们不是那受祝福的吗?实在是的!

祷文

阿爸父啊,
让我因爱的交响曲激动,让我认定它一直在演奏的事实。让我看到主日不仅是 参与与教会有关的事”,而且是心的回家。我在教会不仅是参加敬拜或服事,更是要面见这位亲切的父亲、与祂密契;我也不是要恪守某种传统或现代风格的礼仪,而是滋养一种真实的关系。家庭成员总是要聚在一起。所以我在这里,来回家,并且内心确信: 袮,恩慈的天父,在家欢迎我。

常常,经历的恰恰相反:主日就是参加教会的活动,参与主日的事 :总有不同的事项要进行,一项接一项都要按时完成,这样的压力总是存在。讽刺的是,我们自己没有时间得安息,也没有时间让人与人彼此相交,更没有时间重新认定: 大儿子也好,浪子也罢,我们都是神所爱的。父啊,让我自己这点新的领会可以继续深入。
奉耶稣的名。阿们。
===================================================
回应:
是的。在天父的家里,有着许多的大小儿子,我是不是其中一个大儿子还是小儿子?
我是不是自大忘我,藐视其他的人,或者是否按自己的心意生活?我的人是在家里心是否已经远离了父神?

已经有多久没有在神的家敬拜赞美神时,流出满足和喜乐的眼泪,在聆听主的道时心被触动了呢?

岂不是每一个主日都应该是真正的安息、享受着神的祝福、领受圣灵的恩膏、瞻仰神的荣耀,心灵归属的一个回家吗?

让我们做自我审视的时候,深深的记得也只有完全沐浴在神爱的拥抱与爱的环绕之中,心中一切的重担,与人之间的距离、嫌隙、批判、不满、怒气与分爭才可以从自己身上全然的卸下,才能让我们的心从自我中心转向以天父为中心。

让我们重新回到天父那充满恩慈的家,让我们疲乏的心灵憩息在天父的怀抱,从心也重新得力继续在这天路的历程上向前迈进吧!

愿神祝福我们

2018年3月15日星期四

大小儿子

15:11-32节里的浪子故事是我们耳熟能详,自己也能讲说的圣经故事。
我们在传福音时都会集中传讲故事中的浪子与父亲。

小儿子是代表在灵命上软弱贪爰世界的信徒和属世界的非信徒。小儿子的生命是表示罪人和犯罪的信徒的悔改。

大儿子为那些在教会里自以为义,却是没有爱心,不会宽恕和接纳包容犯罪的弟兄的信徒。他们只会论断,藐视犯错的弟兄,自以为圣,他们只能看见弟兄眼中有刺,却是看不见自己眼中有樑木。他们也是真正须要悔改的人。因为他们就是法利赛人和文士。

从这段经文里,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功课。我们可以籍着这个故事来检视自己,做深度的审视。看看我们是属于故事里的小儿子还是大儿子。还是我们可以效法慈爱的父亲,完全的接纳犯错的弟兄就如我们是不配得到的饶恕与恩典一样。


在此段经文里我们可以提醒自己:
切勿犯上小儿子的罪,贪爱世界而远离天父。
切勿犯上大儿子的罪,自义,论断,不饶恕。
当效法天父爱、饶恕与接纳犯罪而悔改的人。
当谨记自己也只不过是不配领受恩典的罪人。

让我们以一颗谦卑与赤子之心祈祷寻求圣灵的帮助,如果我们在圣灵的光照下知道自己就是小儿子或是大儿子,我们就悔改成为失而复得,死而复生的儿子。

愿神祝福我们。

2018年3月14日星期三

守约信实的神


7:9 所以,你要知道耶和华-你的神,他是神,是信实的神;向愛他、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

神是守约信实的神,衪的应许虽是摩西在3500年前向着以色列百姓所宣告的,却是历久常新,在新约恩典的时代,也是向着我们发出的应许。因为神是信实守约的神,纵然我们会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为祂不能背乎自己。祂会守约直到永远。提后2:13

天父不但是信实守约的神,祂的约更是爱的约。祂绝对不会放弃我们。反而会比我们应得的更好的对待我们,就好象一位慈爱的父亲对待一个叛逆的孩子比他/她所配得更要好。(路15:11-32) 

为此,我们当以感恩的心、喜悦的灵,遵守神的一切话、命令和诫命。不但如此,我们更应该为着我们的孩子,包括他们的婚姻对象,他们的家庭,我们的子孙,能够活在神的旨意里,建立一个敬虔爱神,以基督为首为中心的生命家庭祈祷。好让我们的子孙在神的应许之下直到千代,都是恒心信靠神,遵守神的诫命与话语。让他们在认识神的旨意,信心、爱心与恩典上不断的成长,在事奉的生命里能够成为神喜悦使用的圣洁、尊贵与谦卑的器皿,并且能够持定永生直到主耶稣的再来。

祷告:

信实的父神,谢谢袮如此牺牲和坚定的爱我。谢谢袮保守袮对以色列袮的子民的应许, 并按照袮的承诺让袮的独生爱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赐给我们。我相信袮的承诺,会让祂回来把我带回家,感谢袮与我们爱袮的人之间爱的约定。

奉主耶稣的名感恩。

阿门。


2018年3月7日星期三

事奉的盲点


马大的优点与盲点。
10:38-42
10:38他们走路的时候,耶稣进了一个村庄。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祂到自己家里。
10:39 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
10:40 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
10:41 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10:42 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优点
1)马大非常的爰主。
马大主动服事,邀请主耶稣去她家休息用餐
2)她非常殷勤的侍候,包括自己最少要准备16个人的食物。
盲点
3)她是按自己的心意服侍,没有寻求主的心意。
4)结果搞到自己手忙脚乱,心中烦扰。
5)最后无法应付才寻求主的帮助。

然而,因为一时的大意,却是失去了上好的福份,这些都是她的盲点。

马大热情服侍的态度是真爱的表现,可是亲近上帝领受祂的道却是更为重要。先领受灵粮乃胜于先领受肉体的食粮。这乃是主耶稣说的马利亚看重上好的福份之因。这也是主所教导的先求上帝的国和祂的义比追求属世的满足更为有福与价值。

在我们的信仰生活里,我们的心已不再饥渴、我们的耳朵已发沉、我们的灵已经懒散沉睡。我们自欺、我们也自满、我们不自觉的成了自我服事、我们看重事奉的果効、我们看人的称赞为至宝、我们忙于事奉心却远远离开上帝、我们仿佛爱主却不愿亲近主。

这样的情况在日光下常常发生,因为这是撒旦的技俩。但可悲的是没有多少人能看透牠的诡计。原因就是我们太过羡慕虚浮的荣耀。

我们从马大与马利亚的身上可以学习到:
事奉固然重要,然而唯有先亲近上帝才能按着祂的心意,活出真实的道。我们的生命必须先蒙上帝喜悦,我们的事奉才会蒙上帝悦纳。

愿上帝祝福我们,叫我们在认识祂的信心、爱心、知识与恩典上不断的长进,并且悦纳我们的事奉与生命。阿门。


2018年3月4日星期日

自我


转载自-问难十架路,预苦期第二周周六 

不是权力,而是位置     10:17-20

 “在祂的名中,我们的名字记录在生命册上。
 “阿斯兰登陆了!阿斯兰在行动! ”凡读过路易斯(C S Lewis)备受钟爱的《纳尼亚传奇》的,都会记得当狮子阿斯兰回来,从邪恶的白女巫手中收回纳尼亚时,纳尼亚的居民是多么激动啊! 当耶稣向耶路撒冷前进,祂并没有仅仅专注于自己的受难。恰恰相反,正如祂以宣告神的国近了,来开始祂的公开事工(1:15),现在祂又差遣祂的使者们去传播福音的好消息。

在路易斯的传奇小说《狮子、女巫和魔衣橱》中,当阿斯兰行动时,女巫的权力就被削弱。阿斯兰来临 前,纳尼亚总是冬天,永无圣诞”;阿斯兰行动时,纳尼亚的居民们开始目睹这魔咒的瓦解:积雪消融成水、雪水汇集成洼、溪水奔流成河-- 大声宣告着冬季的终结。这正是对神国来临的形象描绘!门徒们宣称,奉 耶稣的名,鬼是如何地服从了他们。

耶稣回答说, (对比路9:10)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 当学者们试图找到这段经文与旧约之间的关联,以便解读它的末世色彩时,让我们来思想门徒是如何在他们所学的功课中进步的。他们初尝到能力、权柄与胜利的滋味。他们亲眼见证神的国如何进入到撒但的地界叹喟地狱之门也无法阻挡神国的到来。

他们亦真实地体味到:胜利的滋味总是甘甜无比,尤其是第一次品尝之时。当我们发现奉耶稣之名的有效时,我们对信心的理解就进入一个新层 次,在灵性方面也愈发成熟。神的国不再只是有力的教义,而是活出来的神学。

以上这些,如何落实到自我?这得胜的经历,是否也会让自我像撒但一样坠落呢?我们总要来到主耶稣面前寻求引领或警戒。耶稣欣喜,再次教导门徒和我们真正的喜乐与信心应在哪里--不是来自能力和赶鬼的权柄,而是因着我们的名字在生命册上。

门徒们应当为自己在基督里的地位,而不是被委任的权力而欢欣。权力会使人陶醉,尤其是在戏剧性的交锋中。数次胜利之后,我们很容易认为,是我们的事工祝福、激励了他人。我确信门徒们并非意识不到,是因为奉耶稣的名才能赶出污鬼。但是尽管污鬼能够从人身上赶出去,“自我却往往不能被赶出。我想制服邪灵总是比制服自己容易。

早期的沙漠教父们出离至旷野,他们的属灵争战大多不是与(被认为盘踞在旷野的)污鬼或邪灵争战,而是与他们自己争战。我们奉耶稣的名而活;我们被赋予权柄是因为我们在祂的名下;我们的名字在生命册上,也是因为我们背负耶稣的名。我们是基督徒,记得吗?与祂的名结连,神儿子的能力与生命使我们得以存活,得以强健。住在祂里面,所有的能力和权柄都只是这同住的表达与果效。

祷文:

主耶稣, 让我永志不忘,谁是我生命与能力的中心。不是我,乃是基督。阿们。
=================================================
回应:-

自我是个非常狡猾的敌人,它像一个幼小的苗会趁我们不留意之时慢慢的成长,从幼小不起眼到变成巨大到可以把我们给吞吃掉。

但是要承认自己是一个自我的人是不容易的只有当我们诚诚实实的面对自己、面对基督的时候,我们的心才会在圣灵的帮助下,从自大,自狂,自我中心的位置,转向以基督为中心,谦卑下来才能发现它的存在。

要除掉自我的唯一方法就是将它钉在十字架上。但是,我们钉了第一个自我,第二个又会悄悄的生长出来。要发现第二个自我,会比找出第一个自我更加的困难,我们若要不断的把自我钉在十字架上,会一次比一次更具有难度。因为我们须要比以前更谦卑,才能发现自我又在我们的生命里成长。

但感谢主,因着信实和满有怜悯的天父所赐给我们宝贵的恩典,祂的话语是我们的力量,在我们生命里内住尊贵的圣灵有着莫大的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它。(林后4:7,腓4:13

学习每天作自我的省察,定意效法基督的舍己,我们就能够靠着基督所加给我们的力量,在基督的率领之下常常夸胜将荣耀归与上帝。

愿上帝祝福我们。
×××××××××××××××××××××××××××××××××××××××××××××××××

自我的特征:
凡事都只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需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不关心他人痛痒,表现为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要求所有的人都以他为中心,服从于他。他们只要集体照顾,不讲集体纪律,否则就感到委屈、受不了。却不愿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服从他人及集体。这种人强烈希望别人尊重他,却不知道自己也得尊重别人。严重的个人主义思想,信奉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